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钢琴老师总说我弹钢琴的发力不对请问正确的手型和发力是什么样的?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钢琴老师总说我弹钢琴的发力不对请问正确的手型和发力是什么样的?1、高抬指不是演奏的方法,只是练习的方法,孤立于乐曲处理之外过分强调一个练习方法没有多大的意义;高抬指练习手指的独立性和爆发力,在当前程度的乐曲中没有碰到相关的、难以解决的技术点的,可以不必过多地练习,等之后达到某个程度了,再来练习会发现容易很多。
2、孤立于乐曲之外的技术训练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对钢琴能力的提升都微乎其微,或者时效性极差。因此纠结于一个孤立的技术练习,大部分是在浪费时间。像哈农、施密特之流没有音乐性的练习,非特殊情况可以不用。我们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艺术,不是在健身。
3、苛求动作形态精细标准,而忽视声音的表达,乐曲的处理,是本末倒置,不符合学习乐器的成长规律。关于手型可以看这篇回答
4、不是所有老师都能精确描述一个动作的真实过程。“甩”手指的过程,手腕真的没有发力吗?本身你用高抬指“甩”指弹琴的一瞬间,你的手指、手掌、手腕、手臂,都对当前的弹奏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构,它们是同时有对弹出这个音做贡献的。所以有时不必过度解读老师的意思,老师的描述不一定精准;作为老师也不要对自己都模棱两可的概念做出具体的形容。
5、以要弹奏出怎样的音色为导向,会指导你更好的完成一个弹奏动作。因此,耳朵要先练好,手指可以慢点来。
霍夫曼(Josef Hofmann)提出:“手和手指处于自由的和舒适的状体,当手松弛地落到琴键上时,首和手指的自然状态”就是正确的手型。
在弹奏的时候用力的部分是哪里呢?第三关节,也叫做掌关节。而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始终保持一定弯曲的状态。
下键过后力量要尽快放松,不要紧紧地按着键盘,因为钢琴键盘在弹下去过后施加的任何力量都是没有效果的,琴槌已经敲击琴弦了。
大家好,我是郎朗。这是我在知乎筹备一年多上线的一门「教你学钢琴」的视频盐选专栏。(文中涉及到钢琴弹奏部分详见下方视频)
钢琴可以是我们的情感出口,高兴、悲伤、愤怒、忧愁都可以用钢琴表达出来。我们可以把钢琴的美妙与爱人分享,或者和朋友一起把音乐玩起来。不论是在聚光灯下,还是夜晚一个人面对钢琴的时候,只要一弹起钢琴,我就能投入到它带给我的幸福当中。
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钢琴的行列里来。我系统地梳理了一些学琴方法,包括对于乐理、乐器、乐曲的理解,以及一些练琴心得、练琴建议。
下面我们来说说手型,可以想像自己手里拿了ー个橙子,橙子的大小最好是张开手正好能拿住它的ー半最为合适(道具准备个超大个的橙子),就像这样。或者可以试试,站起来, 手臂自然垂直于两侧, 这时的手指是自然像身体弯曲, 直接把这个自然的手型搬到钢琴键盘上即可。这里有几个常见的错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过去很多教科书过度强调弹琴的姿势和手型, 特别是对于启蒙阶段的小朋友要定规矩, 但如果是刻板教条地对待这些规定, 也很容易陷入误区导致更严重的错误和对身体的伤害。
看过音乐会的朋友, 可能发现过一个细节, 钢琴家坐下后往往要调整一下座位的高矮和与钢琴的远近关系, 待反复确认无误后才会开始弹奏。这就足以说明,弹琴的姿势有多么重要。这里有几个要点分享给大家。
第一,不能坐满琴凳,可以坐 1/3 到 1/2 的位置,这样两腿可以自由活动使用踏板,也利于双脚撑住地面发力弹奏, 上半身前后左右有足够的空间去活动(演示)。
第三,琴凳与钢琴的远近取决于个人的高矮胖瘦, 我这里有一个小窍门, 手放在钢琴上,胳膊呈 120 度弯曲,脚可以自然踩到踏板即可(动作示意)。
2、手型的真正含义应是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是有一个动态范围的,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模板。用固定的手型来规范所有的弹奏,而忽略声音的表达,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3、手型有成长的过程,应随着学习的深入循序渐进的调整。初期只要将关键的部分做对即可,切不可一步到位。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手型控制在一个正确的框架内,只要没有硬性错误,其余部分可以自然成长,以表现合适、好听的音响效果为导向,去调整手型。
折指:手指呈凹状,致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顺畅地到达指尖,手指不能灵活地进行弹奏,进而直接影响弹琴的速度和力度。
手腕位置过高/过低:手腕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手臂力量传导到手指,同样影响弹奏的速度和力度。并且手腕长时间处于非水平状态还会造成小臂紧绷,甚至手腕会有酸痛感。
小拇指侧躺:由于小拇指自身力量不足,在初期较难完成独立站立。所以初学者经常会用小拇指侧躺的方法去弹奏,这个问题在当下并不容易解决。科学的方法应该是通过几周到几个月的训练,让小拇指具备一定的力量,使其能够逐渐适应站立的状态。
无法高抬指弹琴: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会单独抬起某个手指,所以初学者无法完成高抬指是很正常的现象。初期可以使用贴键弹奏,等一段时间过后再进行孤立的高抬指训练。
断奏/落提/落滚跳僵硬:落提(呼吸)是一种表演艺术,不是放松的技巧。很多老师误以为教落提是在教学生放松,其实落提是一个很复杂的肌肉行为,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短时间的模仿而领悟到的。对于无法领悟的初学者,这个动作会让他更僵硬和不自然,不如先学好贴键弹奏。
传统的手型派往往是要求学生在初期就要做到近乎“标准”的手型姿态,这明显是不科学、甚至的。试想一下,其他领域的标准技术动作基本都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逐渐达成的,比如打篮球、跳舞、游泳,哪怕是站立行走这么基础的动作我们都是在歪歪扭扭中学会的。
针对你的问题,一般采用高抬手指练习,你之所以觉得需要用到手腕的力,其实就是因为手指力量不够。
那如何建立起强壮的手指神经呢?当然是通过反复练习,其实也就是关乎用力熟练度,肌肉记忆之类的问题。
做高抬手指练习时,要时刻保持手腕放松,绝对不要帮助手指用力,一开始可能会别扭,不需要快,万事开头难。
手型非常重要,你抬手指和落手指这两个瞬间,手的其他部分应该是形状基本不变的。变了就意味着其他地方用力了,不利于锻炼单个手指的独立性。
我们经常看到钢琴家采用飘逸甚至夸张的手型演奏,这在初学时是不允许的。因为往往不是最佳发力状态,他们只是技术高超所以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就像林丹可以突然换手握拍打羽毛,篮球明星扣篮还要耍个大风车。
包括一开始说的手腕放松,其实我现在演奏为了力度更细致的变化,也会经常使用手腕,而且一些比较难的曲子如果不使用手腕,难度会倍增。
最后我猜一下你弹琴的动作,可能就是手指抬不高,然后动作类似于摁键盘,我启蒙老师说过,要记住,琴是用来弹的,不是摁,也不是砸,前者就是你这种情况,后者是使用了手腕之力,导致力度过大,演奏缺乏连贯性,听起来嘈杂。
最后附一个手指快速运动而手腕不用力的视频。记住如果不能做到每个手指弹奏都很有力量,就不要追求速度,否则后期节奏很难稳定因为有些音会被你糊过去。
如果换成弹木桌子,你应该做到每一个音都要发出清脆的声音否则快了也没用。休息看我手腕,除了被手指带动得轻微震动,并没有发力的迹象。
声音弹奏出来圆润、饱满、不飘是基本功,首先要学会怎么把全身的力量传导到手指尖,而不是 仅仅用手指、手腕的力量。而学会用力就要先学会放松,好的老师会手把手带着学生练习、感悟。
手的感觉找到后结合手型练习每跟手指,在键盘上练习,高抬指每弹奏一个音符马上放松,摇动检验是否正确,如果有老师在旁边,可以把那只手推下键盘检验 找感觉
学院派老师是这么教的,现在社会上的培训很乱,很多小老师本身弹奏不够规范,如果往专业的层面学一定要找专业的老师,手把手的教
发力和放松的不协调会让肌肉变得比较僵紧,越僵越难调动;琴键的触感和力量的控制也是一些比较精细化的动作,需要不断训练和调整。
首先在基础练习的训练过程中,比如手指练习,音阶,琶音等,不能只是照着谱把音弹出来就可以了。因为在这类的练习之中,练习内容的规律性都会非常的强,尤其是学生上手会非常快,但是这类练习的核心目标并不在识谱上,并不是认出来弹出来就结束了。需要通过多类不同的训练进行能力的加强,分力度练习,分速度练习,分手指技巧类练习等。这样也能够更好地不断探索和磨合指尖与音色的共振,发多大的力出来的音色是什么样的强度,如何发出强的力量,如何收缩弱的力量。
所以在不同维度的训练中,并不仅仅只是训练手指,还有手型架构的稳定性,确保力量能够畅通并持续地输送到指尖;放松和发力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弹了几遍以后就觉得手臂非常酸后者累,甚至连带肩背部都会有这样感觉,那么证明有一部分力还没有完全下去,可能还困在了你的手臂上,越弹越僵,越弹越不灵活,越弹音越糊,好像感觉手指也不受控了;然后是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手指的独立性不够,弹不久就会累,音色会比较弱或者颗粒感不强。
目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尤其是学生,强力度的练习或者段落音色不会飘,但是有过重的可能性,大力金刚指般的存在。弱力度弹奏的过程中,要求音色弱而不虚,轻而饱满。同样还是要反观到上面的练习过程中去,因为只有手指驾驭音色的综合能力提高了,音色的变化放在曲目中才会更加游刃有余。曲目中要关心的内容会更多,音符,节奏,呼吸和强弱,手指能力的训练扎实了,去曲目中进行弹奏就会比较容易驱动和达到,也不会费特别多的精力。
所以加强手指练习,音阶,琶音等基础训练的方法和输入量是关键,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手指能力越好,弹奏曲目的时候想要达到的听觉感受就越容易够到。当然,等到中高阶阶段的时候,就不再只是通过手指练习训练了,会通过专项比较有针对性的练习曲或者曲目段落等进行训练和提升。
我们都知道,在钢琴练习中,手型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乎于视觉上的美观度,正确的手型对于弹奏力度、速度还有清晰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平时练琴的过程中对于正确手型不加以重视的话,也容易影响日后对基本功的积累。
解决方法:在弹奏的时候需要练习者学会放松,平时也要多加注意关于手腕快速转动以及瞬间爆发力的训练。
解决方法:平时多做手指操,例如模仿“螃蟹”,用小指和拇指为支撑,“一只脚”落地另外“一只脚”就立刻抬起。多重复放松、鼓起、站住几个动作。
解决方法:平时练习可以让手放在钢琴上的时候呈90°的状态,让手指“立起来”,尽量让手臂和手腕也保持放松。
解决方法:在触键时,小指的各关节必须凸出,不能凹陷,第三关节一定要鼓起,作为支点撑住整个手的重量,逐渐增强指关节承受重量的能力。
开始练习的时候,初学者的手指力量比较弱,手型塌陷是很常见的问题。规范手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太心急啦。
掌关节发力 指尖支撑 腕关节辅助 手臂待命 肩放松 腰挺直 脚落地 坐在凳子前三分之一(可以随意转移重心 就是你的身体前后左右怎么晃都不会影响到前面的一整套)
【懒得看的请直接看最后】根据你老师说的问题我大致上猜出你现在是个什么条件了,不外乎可能是1用手腕手臂顶 或者压键盘了。2手指肌肉力量不够强 或者手指放平导致音色比较【间接】(间接:请想象隔着一层海绵用筷子戳你 你会感觉相对于直接戳你,筷子的触感会失去集中点的感觉,类似的音色)老师可能是要通过这个方法训练你的肌肉力量。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对于lz来说乐句里音量音色节奏的均匀的优先程度一定是高于lz那几个强音量的。(也就是说一个motif或者一个phrase之类的东西里,每个单音之间的时间间隔关系,音量关系和音色关系对于目前的lz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处理好单音音之间的关系才是弹琴入门的本质)所以,在演奏中甩这个动作并不可取 甩会让你抬高手指有一个锁死关节的倾向 这个时候你的声音是不受任何控制的。对于手指纯肌肉力量大训练 我更建议使用器械例如握力器来锻炼。我们用手腕手臂或者不用手腕手臂,这个选择本质是在选择控制方式来决定比如音色这样的东西。你用甩基本就放弃控制,可以说是买椟还珠 舍本逐末。一般情况高度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中间地带 击键速度以多年专业训练所能达到手指肌肉强度来看其实是足够的。甩应该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操控模式了。即使是你要弹着普罗科菲耶夫力拼大乐队 我都不是很建议这样 一般因为音量的需求没有这个必要作出这么极端的行为。
手腕和手臂的运动 看似结果是影响音色 实际作用不明,我个人推测是手腕和手臂的运动实际影响了在需要更加复杂手掌位置的音乐里,对每个音之间手指和键盘的关系进行统一协调的能力。结果上造成了音色的变化和统一。即小幅度运动手臂手腕不参与 音色变化依然可行且控制力更强。跨度越大 手腕和手臂参与后控制效率反而变得更高。
但最重要依然是10根强健的手指本身 lz可以考虑使用车尔尼Op365,施密特等高强度 大运动量的训练在握力器的辅助下来加强纯力量。
总结:LZ的问题其实是比较初级的 简单来说 是略比握鸡蛋放松的形状 强调三关节突起。手指上抬可用幅度为关节锁死之前的所有你能轻松抬到的位置。 手腕和手臂的横向运动在 更大跨度的跑动中会比较高效 纵向运动基本无效 且对速度和控制力起负面影响。
建议尽量里键盘近来弹奏,因为 在快速演奏时 可以节省时间(牺牲了势能 但是可以通过锻炼手指来弥补)对于间接音色要求的段落 或者大跨度段落 贴近键盘这个动作可以让你的手腕手臂横向运动更为高效。所以除非你要用势能换取大音量 我都不建议演奏高抬。但你的可用幅度依然到关节锁死之前,我个人只是不建议。
写多了点 回答里面说的仅能供lz参考到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之前(10级水平,也就是能初步演奏一些萧邦练习曲 贝多芬早 中期奏鸣曲)进入音乐学院之后此说法很可能会和你的音乐学院老师冲突或者产生殊途同归但lz可能不理解的偏差。所以仅在业余爱好者的阶段使用它 当你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请以你老师为准(当然肯定不是天天让你甩着弹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