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半岛体育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中央院大师班石叔诚:中国音乐的创作——钢琴室内乐与独奏曲

2024-05-10 21:23:02

  中央院大师班石叔诚:中国音乐的创作——钢琴室内乐与独奏曲11月7日,“第十届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的重要活动——石叔诚《中国音乐的创作——钢琴室内乐与独奏曲》专题讲座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演奏厅震撼开讲。作为新中国钢琴音乐所取得成就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之一,著名钢琴家、指挥家石叔诚教授以亲身的经历,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以及众多音乐爱好者共同探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及发展历程。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先生也莅临现场,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石叔诚教授便带领全场师生及音乐爱好者进入新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钢琴音乐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挑战娓娓道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中国钢琴作品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格调清新,形式、体裁多样的作品半岛bandao体育。例如,丁善德先生创作的《儿童组曲》,堪称当时中国钢琴作品的‘代表作’。”石叔诚教授介绍道。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国钢琴音乐在曲折中艰难发展,而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出现,为当时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钢琴伴唱的《红灯记》是殷承宗先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受到“样板戏”的影响而创作的。《红灯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跟钢琴一起合作的京剧,并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使我国当时处于淘汰边缘的钢琴获得新生。 ” 石叔诚教授感慨地回忆道:“在这一基础上,殷承宗先生组织杜鸣心、储望华、许斐星和我等人,组成了‘黄河创作组’。1970年5月1日,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公演。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造就了这部作品在创作过程、创作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也而使这部作品产生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那段时期虽然我国的钢琴事业发展曲折,但音乐家们仍然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钢琴改编曲,如:以古典传统民族乐曲改编的王建中的《梅花三弄》、《百鸟朝凤》,陈培勋的《平湖秋月》,殷承宗的《十面埋伏》,储望华的《二泉映月》,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曲。以民歌或创作歌曲的旋律为素材改编的王建中的《陕北民歌四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翻身道情”)和《浏阳河》等。”石叔诚教授介绍说。

  在钢琴学习初期钢琴演奏技法的训练中,很多学生都是以外国的钢琴作品为基础,很少接触中国钢琴作品。“其实,从中国钢琴作品中也可以学习很多的钢琴演奏技法。我在学习钢琴的时候,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能弹奏中国作品,在练习中国作品时我学会了德彪西作品的触键方式。”石叔诚教授在讲座中说。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复杂性决定了钢琴演奏者只有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与风格,才能对音乐作品的艺术真谛进行恰到好处的表现。石叔诚教授建议说:“弹奏中国作品要有中国韵味,我希望中国的音乐院校多开展对‘中国作品演奏’相关方面的研究,这可以有利促进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和传承。”

  在浩瀚的世界钢琴艺术海洋里,中国的音乐家们经过近百年的摸索、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超越传统音乐范畴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应努力将钢琴音乐民族化,还要将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呈现给世界。”讲座中,石叔诚教授语重心长地讲述着自己的“音乐愿景”。

  讲座现场,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先生也讲述了她与中国作品的“不解之缘”。出生于德国,受着西方教育长大的周广仁先生,在学习钢琴时很少接触中国作品。“当第一次听到中国作品时,我完全理解不了。因为一次欧洲巡演,我有幸连续在很长一段时间聆听了王坤、郭兰英两位艺术家的演唱,我感觉这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音乐道路,中国作品真的太美了。而我之所有会有这种感受,是因为多次的聆听让我理解了这些中国作品的内涵与精髓。因此,我建议现在的学琴者,在练习中国作品时,一定要多听。”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